蘇州商瑞保潔服務有限公司恭祝各位端午節安康
“窗戶風薰端午,樓臺月滿中秋”
當夏日的風薰得 路人醉時
端午就要來了
祝大家端午安康
端午節,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。據《荊楚歲時記》記載,因仲夏登高,順陽在上,五月是仲夏,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,故五月初五亦稱為“端陽節”。有關端午節的由來,說法甚多,諸如:紀念屈原說,紀念伍子胥說,紀念曹娥說,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。和其他傳統節日相比,端午節更像個文化節,各種傳統習俗都在這天一一展現。
聞一多曾在《端午考》中歸納說,最開始的劃龍舟,其實并不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或者是屈原,而是源自先民們對龍圖騰的崇拜,原始人作舟渡江,取的就是龍能行于水上。而被現代人廣為流傳的紀念屈原說,是來自于屈原投江后,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
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由來已久,花樣繁多。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,荊楚之人農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為恐魚吃掉,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,外纏彩絲,因為他們相信,這棱棱角角的形狀可以戳壞想吃屈原尸身的魚類的嘴。后來,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。
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節,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民俗之一。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由于它特殊的香味,人們用來驅病、防蚊、辟邪;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,古人稱之為“水劍”,說它可“斬千邪”。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“小人兒”、“小葫蘆”等形狀,掛在兒童脖子上,以求吉利。
端午是“五毒”出沒頻繁的時節,五毒乃是蛇、蝎子、蜈蚣、癩蛤蟆、壁虎的統稱。中國傳統文化中,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"青、紅、白、黑、黃"被視為吉祥色,在端午這一天,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,系線時,禁忌兒童開口說話,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,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,拋到河里,這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,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。
端午節孩子佩香囊,也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小巧可愛,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。
古代人認為,雄黃可以克制蛇、蝎等百蟲,于是端午節這天,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,并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“王”字,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。但是雄黃中含有砷,毒性較大,服用雄黃酒過量,會發生腸道毒性反應,小劑量長期服用也會引起慢性中毒,造成肝腎損害。因此還是不喝為妙。